确保您的机器通过安全合规审核的三大关键策略
Pilz 揭示了如何通过弥补文档差距、嵌入式安全设计和切实可行的时间表,将合规障碍转化为竞争优势。
www.pilz.com

随着用户对机械的安全需求越来越高,安全评审成为用户确认机器是否满足安全要求的重要步骤。然而对于机械制造商尤其是国内的一些制造商来说,走到这个步骤时却常常受阻。这不仅影响了用户对制造商的信任,还可能带来潜在的法律和经济风险甚至危及人员安全。想要顺利通关机器的安全评审,就得了解安全评审受阻的主要原因。
安全评审受阻的表层原因
般来说,机器的安全评审受阻无非是以下的三方面原因:
1. 安全资料质量欠佳
不少制造商对机器的各类图纸、说明书等安全资料缺乏质量要求。例如图纸中的安全信息模糊不清、晦涩难懂,同一对象在不同资料中不一致等。更有甚者,由于缺乏安全文件属于评审重要依据的意识导致无法提供相关资料。资料的不足或缺失直接导致了无法对机器的安全设计进行有效评估,使用机器时也难以准确执行安全使用规范,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2. 设计流程不规范
在研发制造机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风险评估标准中规定的流程,一些制造商直到整机制造临近完毕甚至到调试阶段才开始考虑安全设计的问题。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通常只能采取“打了折扣”的安全措施,导致机器的安全防护“前天不足”,无法完整地满足用户需求。
3. 项目时间规划不合理
在设定项目节点时未给设计制造团队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安全优化,使得机器在安全性上存在缺陷。
透过现象看本质
其实,仔细分析,表层原因的种种,归根结底还是人员和管理的问题。
如果在项目前期,相关人员就能够深入了解客户的安全需求;
如果设计制造人员能够拥有扎实的安全理论基础,除了关注机器的性能、效率等经济因素,还能够对机器适用的安全法规和标准了如指掌;
如果管理人员在安排项目进度时,能够充分考虑安全改善所需的时间,不断优化产品的安全性;
如果团队能够建立起合适的传承机制,不断积累安全评审的经验
那通过机器的安全评审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作为制造商,合规的安全设计与制造不仅是法律责任,更是产品竞争力的体现。通过系统性优化设计制造流程、加强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团队安全水平并合理规划资源,才能够有效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顺利通过安全评审,实现用户与制造商的双赢。
www.pilz.com